东生围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城南20千米的镇岗乡老围村,俗称老围,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落成于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,历时8年,为陈朗庭所建。
东生围坐东朝西,由围屋和门院组成,呈长方形,占地面积约9270平方米。东生围外墙全砖结构、围内室外铺地全用卵石、实心炮楼的独特做法,为围屋中仅有,是研究赣南围屋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。
2013年,东生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东生围座东朝西,围子和附属设施及外大门总共占地面积10391.6平方米,其中围子长94.4米,宽73米,占地面积6891.2平方米;门坪长62.7米,宽31米,占地面积1943.7平方米。
围略呈方形,四角均建一高出围屋一层的炮楼(文革期间西北角炮楼被拆除),2006年县政府拨款20万元,已按原貌修复。炮楼高13米。围屋高9.3米,墙体厚1.3米,为四层楼房,一、二层用河石砌成,桐油石灰灌缝,坚硬如铁。三、四层(含炮楼第五层)外壁外镶火砖,内为砌土砖,俗称“金包银”,一、二层窗子长50厘米、宽15厘米的青岗石窗,三、四层镶圆形菱花口砖雕花窗。三楼间间相通,俗称走马楼,便于守卫人员来往活动,观察外界动静,外壁除正面外三面不出檐,以火砖封檐俗称“风火檐”,利于防火。围外连接墙体设深1米、宽3米护围沟。整座围屋建成防盗、防火、防水以一体的易守难攻的“土围子”。
围屋设正面围门7扇,为长2.7米、宽0.4米、厚0.17米青岗条石门框,木门页外壁钉铁板,以粗大的铁环栓住顶门杠。正中大门门额上镶嵌砖雕“东生围”三楷字,左右两侧大门门额分别镶嵌“敦行项浆境”、“承家”两楷书砖雕。正中大门直通三幢大厅,门楼倒板绘人物画五幅,门内坪有水井二口(1958年填去)。大厅正门门额书店灶充兆“清辉朗润”四楷字,两侧照壁圆门和两旁客厅左右门额上分别镶嵌阴刻“树基”、“敦本”、“礼耕”、“义种”的楷书砖雕。三幢大厅均为抬梁式和穿插式相结合的屋架,每根大梁下的梁托叠断墓和雀替均有镂雕精细的龙风、花鸟、花卉等图案,外表抹金,古色古香。两恋迎侧厢房窗子上,镶雕刻木雕花板、中厅茶堂屏风上镶镂雕人物故事花板,其中有“三顾茅庐”、“八仙过海”等历史故事人物活动场面和珍禽异兽浮雕花板。
大厅内二个天井瓦檐和厅门外瓦檐以及照壁瓦檐镶嵌折技菊花纹、如意纹、卷草纹圆形或梯形瓦当和蝙蝠形、牛舌形滴水板瓦。 两个天井底及四周均用整块的长条青岗石铺设。三幢大厅内高悬贴金木匾七块,文革期间遭毁,现幸存“金母长生”匾一块。
上幢大厅神龛放置一翘头、牛腿浮雕花板木香几桌,天井边两侧保壁柱下有八棱形紫红石柱础,柱础浮雕“鹿、象”图案以团花相间。 围内中间为二层楼房的矮围,是以三幢大厅为中轴线,环绕中轴建成对称式的三个果合心院,都以暗巷相通,为厨房及闲杂活动地。 俗称“九井十八厅”由七扇大门进入,七条街道由鹅卵石铺设在围内环绕相通,深入其中,四通八达。
门坪北边,建外大门,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式门楼,以花岗长条石砌筑。门额上横书“光景常新”四楷字,门柱上挂一卷竹式对联,上联为“光照清淑景”下联为“常浇物华新”(早毁)。门楼倒板上绘彩色人物画五幅,梁托为镂雕龙凤图案,大门外两侧竖长条形石功名柱一对,柱头上雕有左狮、右象(文革期间遭毁)。
大门外右侧7米处有水井一口,井旁设置洗衣石盆二个。
东生围在宽阔的田段中间,东靠近镇樟公路,南距镇岗圩0.5千米,西临安定公路和镇江河。
截止2019年1月,东生围景价格定为40元/人,镇岗乡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,安远县其他乡镇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半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