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多年前的钦州,地广人稀,耕作原始,撒种于地,不施肥,不耘田,仰成于天,且有自然之水始耕,无雨则成旱田,遂弃为荒土。据《嘉靖钦州志》卷二载:“(林希元)始入州境,陆行三日,始抵州城,见平原旷野,一目望洋,高可种黍,下可种稻,皆为荒土,成田者,十仅一二。”于是委派有生产经验的劝农老人智理农耕工作。劝农老人正职叫田正,副职叫田副,每乡正副各一,共设18名,专董教民耕织,课督农时之事。
林希元还提倡推广种植粟、豆、麦、芝麻等多种作物,改变钦州历来单种水稻的习俗。又差官丈量各乡土地;附近城郊去处,林希元则亲往勘量。远近共勘得荒田100顷80亩,在“招人承耕,莫有应者”的情况下,林希元主张实行屯田。一面疏奏朝廷,一面开展工作。把勘得的荒田分5屯,根据不同情况,用3种方法进行屯田。
一、按汉朝用哨兵且耕且战之法屯田。州的千户所驻孟埇江口,统军100名,分上下班轮换出海巡哨。让所部之半就近孟埇、茶山一带,通班上下,更迭耕作,彼50军巡哨防海,此50军适时种植,不失军务,不误农时;
二、按东晋招收流民、游民之法屯田。不拘军余、客居、无粮人户,愿承耕者皆给田耕。于是招得军余户60人,客居户及无粮人户60人耕之,无牛者给牛;
三、按唐朝用府兵无事则耕有事则战之法屯田。从州的180名民快(即古之民兵)中,留100名守城、守库、守监、追捕、巡逻,调80名耕种。此80名民快,春夏耕种,秋收后集中州城操练,不废农时,不阻军务。屯田的管理机构:知州督促州判,州判掌管屯老,屯老管理甲头,甲头督耕屯丁。据林希元奏疏说:“五屯之田,岁收1875石”,屯田,府可实仓廪之粟,民可解冻馁之苦,实劝农良法也。